瀏覽數:322 推薦度: 投票數:0評論數:0 | ||||||||||||||
訂單上漲利潤下降 高運費煎熬中國出口商 | ||||||||||||||
核心提示:出口訂單量的爆炸式增長,以及棘手的運輸難題,讓中國出口商們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。 | ||||||||||||||
在海外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,遠程辦公、居家隔離成為常態。以往的線下交易停擺,使得國際貿易加速向線上轉移。在這一背景下,中國外貿出口加速恢復,特別是跨境電商訂單量,快速提升。 近期,以傢俱、家電、玩具、日用品為代表的“宅經濟”相關產品,持續爆單,中國小商品出口訂單量激增。與此相對應的是,由於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不平衡,集裝箱海運出口運費居高不下,集裝箱“一箱難求”。這些問題在巨大的運輸需求的刺激下,愈發突出。出口訂單量的爆炸式增長,以及棘手的運輸難題,讓中國出口商們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。 出口訂單猛增 海運費用大漲 “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旺季,往年工廠十分忙碌,線下采購的人數不勝數。如今受疫情影響,幾乎都採取線上訂購的方式了。”近日,浙江風帆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萬茹芳對筆者這樣表示。 上海捷盛傢俱有限公司總經理鞠建雙也介紹:“相比2019年,2020年我們公司的出口訂單量增長了約10%。”但讓這些出口商們頭疼的是,雖然出口訂單量呈爆發式增長,但自身利潤卻不升反降,主要原因是,海運費用的漲幅更加驚人。 近期之所以運費出現大幅上漲,直接原因還是海外疫情影響港口裝卸效率,同時物流週轉不暢,集裝箱短缺問題十分突出,供需嚴重不匹配。為此,船公司紛紛開始徵收擁堵附加費、旺季附加費、缺櫃附加費等相關費用。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(SCFI)顯示,2020年12月11日,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價格(包括海運附加費)為2948美元/TEU,與一個月前的1508美元/TEU相比,已接近翻番。而亞歐航線2948美元/TEU的價格,更是創下SCFI自2009年發佈以來的歷史最高值。 同期,上海出口至美西、美東基本港市場價格(包括海運附加費),分別為3948美元/FEU、4804美元/FEU,同樣位於歷史高位。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直言:“有時候,各種附加費的總和,甚至超過運費。” 出口商利潤縮水 長期影響外貿穩定 據瞭解,我國約80%-90%的外貿出口企業,在出口合同中籤署FOB條款,即由買方支付運費。蔡家祥分析:“短時間內,由於簽署FOB條款的中國出口商,由買方支付運費,在價格猛漲初期,不會受到太大影響。但從長遠角度看,如果運費持續走高,企業的出口業務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。” 他以美國進口商為例,如果買方長期需要支付每箱高達5000美元的運費,買方的進口成本將大大增加,可能會因此要求中國出口商共同分擔高額運費。 即使簽署FOB條款的中國出口商,不需要負擔海運費,但仍需支付貨物從工廠裝箱運至碼頭這一過程的運輸費用。而目前,受到缺箱等問題影響,出口商只能通過等待空箱或加價提箱的方式,獲得空箱。為保證出貨,大部分出口商會選擇加價提箱的方式,這也增加了中國出口商的出口成本。 更為重要的是,持續高漲的運費,還會影響海外消費者的購買力。由於成本提高,同時部分商品存在可替代性,進口商在選擇商品時,可能會考慮是否使用替代品。 萬茹芳介紹:“我們公司2020年8-10月的訂單量較大,相比當年3-6月,實現了成倍增長。但從去年11月開始,由於部分國家採取封閉措施,加上運費過高,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客户的採購量。” 另一方面,簽署CIF條款的中國出口商,由於直接承擔出口運費,就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了高運費的痛點,並切實影響到了自身利潤。 鞠建雙所在的企業,就面臨這種情況。他無奈地説:“我們公司以簽署CIF合同條款為主,大多數情況下,出口商品的海運運費由我方承擔。近期運費猛漲,造成公司的成本大幅上揚,每個月的利潤大約減少了60萬元。” 鞠建雙表示,運費高漲對“薄利多銷”、以跑貨量為主的企業而言,負擔過重。“我們會考慮和客户協商,延期出貨或適當提價。但主要的解決辦法,還是企業自身放棄一些利潤,以維持正常運轉。” 他認為,生產企業和運輸企業間,應該維繫一種平衡,確保雙方的生存空間。 不過,即使在“一箱難求”、運費頻創新高的當下,海運出口方式仍然是中國出口商的首選。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。一是部分出口商的出口目的地,是美國、加拿大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國家,這些目的地無法通過海運或空運以外的運輸方式運送商品,而空運又存在一定的運輸限制,且運價過高,大部分出口商不會考慮;二是雖然海運費用大幅上漲,但仍然低於公路、鐵路、空運等運輸方式,同時,海運在運力方面擁有更大優勢,更能滿足中國出口商的需求。 蔡家祥進一步解釋:“早期,通過中歐班列運送商品到歐洲,每標箱需要10000美元左右。目前,雖然中歐班列的運費下調至每標箱7000-8000美元,但價格仍高於海運。從很多中國出口商的角度看,價格比速度更重要。” 中美監管部門頻發聲 出口商呼籲恢復運力 針對當前中國出口商面臨的困境,中國商務部已密切關注,並公開回應。商務部發言人高峯在近期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全球多國在外貿物流方面,都面臨相似的難題。運力供需不匹配,是運費上漲的直接原因。集裝箱週轉不暢等因素,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,降低了物流效率。 他進一步強調:“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,加大運力投放,支持加快集裝箱回運,提高運轉效率,支持集裝箱製造企業擴大產能。同時,將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,努力穩定市場價格,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撐。” 而在此前,中美等國的監管部門也已表態,將密切關注航運市場運費高漲等問題。2020年9月,中國交通運輸部就約談了運營中美班輪航線的所有船公司,強調將對中美航線加強監管,要求運力、航線和班期都要進行備案説明,運費及所有附加費要規範合理。同樣是當年9月,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(FMC)也向船公司發出警告稱,將打擊潛在的違反競爭法的行為。之後不久,FMC還針對運費、滯期費等問題,宣佈採取最強硬措施,加大對三大航運聯盟的監管力度。要求航運聯盟必須每月都向FMC提交特定的貿易數據,而此前僅需每個季度提交一次。 蔡家祥認為:“恢復原有的正常運力和航班密度,是解決問題的當務之急。” 他進一步表示,商務部的發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前的市場狀況,但仍需加大力度。 “呼籲交通運輸部約談船公司,以恢復正常運力和航班密度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合理運用反壟斷法,通過法律武器,斬斷海運難題根源。”蔡家祥説。(胡皓瓊) (來源:中國水運報) 2021/1/11 9:57:00 | ||||||||||||||
| ||||||||||||||
|